e) 停车维修和改造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和实验,并应记录检查结论和实验结果。具体按中国石化[1999]安字467号中“安全检修制度”和“改扩建、检修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”执行。
f) 制定保护系统试验和维修计划,包括临时解除的管理办法,以保持可靠性和可用性;
g) 评估、控制在运行装置上或在其附近进行同时施工、作业所带来的风险。
h) 企业应建立关键生产装置监控系统,实现信息化管理。
i) 对重要环境因素要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,以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。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要求:
——不偏离HSE方针和已制定的环境目标、指标
——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程序应设计到企业内部与该环境因素有关部门;
——要结合HSE管理实施程序相结合;
——程序要文件化。
j) 对于使用达到报废期的设备或装置,要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,制定废弃、修补或恢复再用的计划。
k)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,确保更换或改造的设备保持完好运行。
4.6.3新建、改建、扩建装置试车过程的HSE管理
a) 新建、改建、扩建装置竣工验收的HSE管理内容
1) 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应以国家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当时国家标准为依据,组织工程验收;
2) 竣工验收时未达到国家标准的,项目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改,对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建设,并达到了设计标准,但与新标准有差距的项目,验收时要明确整改项目,项目主管部门要落实资金来源,验收后应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完善;
3) 负责该项目投用、生产的主管部门或基层单位应认真作好新建、改建、扩建装置的考核工作,在考核生产能力等指标的同时,考核安全、卫生、消防、环境保护装备和设施是否可满足 HSE管理的需要,并认真做好考核标定记录,考核标定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,应明确整改项目,落实资金来源和整改措施;
4) 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应做好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、存档工作。
b) 新建、改建、扩建装置开车前应具备的条件
1) 所有安全卫生、环境保护设备、设施应安全、可靠、灵敏并经校验,且档案齐全;
2) 消防设备、器材、道路及消防水等符合消防设计规范;
3) 关键设备保护措施,易燃、易爆、有毒物品的存贮、使用及气体防护措施均已落实;
4) 有毒有害岗位的防护用品和急救器材齐全、好用、现场配置与分布合理;
5) 环境监测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手段、方法、措施已落实;
6) 已编制开车总体方案和岗位操作规程;
7) 岗位员工已签定HSE承诺书,经过岗位操作培训并取得合格上岗证书,特种作业人员有经当地政府部门考试合格的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等。
c)新建、改建、扩建装置投料试车的HSE管理
1) 压力容器及贮罐等设备及管线,按规定进行试压、试漏和气密试验,传动设备进行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,安全装置调试复位,并明确各单位及人员的职责。未经过试验的设备、管道、仪表和联锁不能投入生产; 40/67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|